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史话
字体大小:
宿迁历代贤官的主要特质(六)
发布时间: 2022-02-22   信息来源:宿迁廉风网   访问量:0   保护视力色:

六、治学——贤官的文化传承

以文资政、以政促文,做到文政兼得。古代贤官大多是文人出身,他们勤于治事同时,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研究学问,恰如古训所言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宿迁古代贤官治学特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勇于探索的治水专家

治水理论至今沿用的靳辅。康熙年间出任河道总督的靳辅,与幕僚陈潢一起全面调研包括宿迁境内的运河、古黄河在内的河道状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因势利导、随时制宜治河的总方针。靳辅一连上八道奏折,史称治河八疏。他将助手陈潢治河论述编为《河防述言》《河防摘要》,为后世治河者所借鉴。他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著有《靳文襄公奏疏》《治河方略》等著作,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靳辅之后,于成龙、张鹏翮先后主持河务,基本上沿袭靳辅的治水之略,他的许多方法至今还在沿用。

研究治河与孔明的专家张鹏翮。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时,在江南省桃源县众兴集(今泗阳县众兴镇),召见河道总督张鹏翮时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为了根除黄、淮两河水患,他打破自古以来防河保运的传统方法,提出了彻首彻尾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意见。他在河道总督任上9年,并成为治河专家。他把治河经验写成了24卷的《治河全书》,《中国水利史》列专章介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生前非常推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专门编著了《三国蜀诸葛忠武侯亮年表》《诸葛忠武志》等书。后人将其与《冰雪堂稿》《如意堂稿》《信阳子卓录》《治镜录》《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等书一起编辑为《张文端公全集》。

2、思想照耀后世的学界先驱

最早争取人权的呐喊人路温舒。曾任临淮郡太守的路温舒,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向汉宣帝写的一篇著名的奏章《尚德缓刑书》,主张崇尚德治德政、减少放宽刑罚并在临淮郡实施,临淮历代人民感激其德政。他的《尚德缓刑书》 奏章后来被收录于《古文观止》,成为中国古代难得的呼吁进行司法改革、尊重人权的名作,这份奏章也成为是中国最早争取人权的呼声,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式人物沈括。发明沈垫肩的沈括就任沭阳主簿后,重视沭水治理。熙宁五年(1072年),他又奉命主持汴河疏浚工程,他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840多里河段的地势,所采用的是分层筑堰测量法。此法是把汴河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面的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沈括是国内外存世古文献中最早记录水平高程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家。他还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所著现存的有《梦溪笔谈》3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 卷,及《长兴集》《良方》等。其中《梦溪笔谈》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心系安邦的求索学者

著作等身寻兴邦的尹耕云。朝廷上痛陈抵抗而直声振天下的桃源(今泗阳)人尹耕云,晚清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署户科给事中。他于从政投戎之余,不废笔砚,著有《大学绪言》二卷、《周易辑说》四卷、《豫军纪略》十二卷、奏疏二卷其他杂著有《筹洋九疏》《时务三策》《胥吏三论》等,探索治国安邦之策。存诗169首,其山水画工为一绝,《清画家诗史》 有所记载。《心白日斋集》由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为之题署书名,钦赐翰林院待诏高延第和同光文坛巨子王运两人分别为之作序。

学擅博综的张朝瑞。明代海州(今沭阳县桑墟镇)人张朝瑞,为人端谨,学识渊博,喜藏书读书。明神宗曾颁赐圣旨《授张朝瑞南京鸿胪寺卿制》,褒奖他学擅博综,才称经济,端凝表度,修洁坚操。他治学勤奋严谨,著作等身。他留下了《孔门传道录》《禹贡本末》《皇明贡举考》《南国贤书》《宋登科录》《金华荒政志》《崇正书院志》《邹鲁水利记》《常平仓纪》《重修海州城记》等著作,以及疏稿、文集、族谱等。他在为家乡海州所作的《三元宫记》中,第一次提到花果山水帘洞,后其好友吴承恩写进《西游记》,从此花果山水帘洞便名扬天下。他部分著作后被收入清代《四库全书》。

4、精于诗文的才子佳人

名列清代骈文八大家的袁枚。袁枚乾隆年间任沭阳知县。他既是政绩卓著的好知县,又是一位著作颇丰的文学家,集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于一身,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在沭阳任职期间,袁枚非常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并亲自编写教材供学子使用,让青少年读书明理,使沭阳民风学风大振。在袁枚举荐的人才中,有一人中进士,四人中举人。沭阳城内书生吕又祥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袁枚每有询问,均答对无讹。袁枚对他非常器重,竭力举荐他出仕,并资助60两银子让他到京城办任职手续。吕又祥获任曹州府同知,后因政绩卓著升任常德知府。吕又祥祖孙三代先后出10位知府、知州。

诗画俱佳的儒学传播者臧增庆。臧增庆,晚清民国宿迁窑湾人曾任邮传部主事、铁道部主事、钟吾书院董事1921年任安徽督军公署秘书长。为政之外以诗、文、字、画为娱尤以兰草见长,用笔遒劲、挺拔、俊逸其书法融颜真卿、柳公权于一炉,清润刚劲。一生著作颇丰,因战乱大多遗失现仅存手抄诗600余首,文24篇,皆收入《一柳堂文稿》,享有文如韩柳,诗似陶公,字盖八署之美誉后人收集整理并出版两册《一柳草堂诗文书画集》。担任钟吾书院董事期间,他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当时钟吾书院支撑了宿迁乃至苏北清代科举取士教育,成为江苏省十大书院之一,起到了传播儒学、教化民众的作用。

情怀史诗留青史的魏正心。康熙年间任沭阳知县的魏正心,不仅政声显著,而且是一位诗人,年九十而卒,著有《星轺集》留世。他常以诗歌留下其工作与生活痕迹,尤其是在任时所写诗歌记述了灾害的惨状及百姓的艰辛,史诗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状况和他的心情。其上任时沭阳遭遇严重水灾,他在《入境》一诗中这样写道:一入怀文境,愁然百感生。田庐多浸水,城郭两吞兵。有眼见鸿雁,无谋驱鳄鲸。孤心先自抚,戚戚不胜情。他到任之后勘察灾情,上疏救灾,赈灾助民。他体恤民情,哀民生多艰,所写反映灾害的诗歌,语多悲凉,如《河决诗》:西北山崇水势陡,飞涛绝向沧溟走。怪蛟鼓鬣平津,万顷桑麻成泽薮......亟绘民艰报上司,可能借我天瓢否。这些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反映当时沭阳受灾、治灾的难得史料。他在沭阳治理有方,民国《沭阳县志》评价其惠政,上任仅一年便开始复苏。

知府任上的军乐家李映庚。晚清民国沭阳人李映庚,初任卢龙迁安知县,历任永平、正定、天津、保定等七地知府。他同时在军乐方面颇有建树。李映庚将部分昆曲曲牌化简,按拍形成进行曲的节奏,创作出军歌10余阕,借以振奋军威,为反抗帝国列强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李映庚在正定知府任上时,收拾历年旧稿加以整理,分为四卷。卷一为表,计有《中外字谱表》、《中外律吕表》等;卷二为配词乐谱,乐谱全部用传统的工尺谱记写,计有《神武颂》等7首共20阕;卷三为军中散曲,也是配词乐谱,计有《男儿汉歌》等10首共43阕;卷四有谱无词,为军中礼乐,计有《军中迎送之乐》等5首。至清宣统元年1909春,上述四卷书题名《军乐稿》,石印出版。《军乐稿》成为我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第一部军乐专著,而李映庚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近现代军乐的创始人。

5、兴教育人的贤师巨儒

重教兴学迁建儒学馆的喻文伟。明万历年间任宿迁知县的喻文伟,在刚刚兴建新县城后,百废待兴,但他从兴学修史开始。见儒学荒废,他于1577年聘请地方耆宿何仪、刘等数人,勘察新址,迁建儒学馆,不用半年而成。他亲自批复学田一百余亩,为贫生助学,希望宿迁人文蔚起。他又苦于宿迁无史志可资政,感叹宿在淮称名邑,文献不足若此,于是他广征史料,撰写了目前宿迁现存的第一部县志,为后人了解宿迁古代历史奠定了基础。

挤出俸禄兴修学宫的李上达。明代桃源县令李上达上任时,他听取各方父老意见,在全县推崇文化教育,倡导读书风气以淳化民风,培养造就人才,少用刑罚而以厚道教化敦促移风易俗,并兴修学宫、驿站,所需费用全部从官府经费和个人俸禄中挤出,不向百姓摊派。他虚己以下贤,诚意以待人,史称在任凡七年,节操始终如一

辞官返乡办教育的卢瀚荫。卢瀚荫,晚清民国间宿迁皂河镇人,25岁中举后被委任为大同知县。但他辞官未就,立志报答乡亲们对他的养育之恩,弃官回乡兴学。1912年他把中举后官府给作为俸禄的6000亩骆马湖湖田大部分捐出作为学田,在皂河首创崇本小学,并自任该校讲师多年,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先后在黄河故道种树万余株,作为创办嘉惠后学的基地和资金。他于家乡设馆义务授徒,其弟子遍及宿、邳、睢三县,其中中秀才者40余人。他一生大部分都在为宿迁教育而奔走,提出了养正为先、体学并举的百年办学宗旨。他曾任宿迁钟吾学堂堂长江苏省众议院议员。1915年任宿迁教育会会长,先后办寒暑假小学师资讲习所、简易师范、法政讲习所,编印《教育会刊》。在徐州创办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发展女子教育。1921年创办平民识字班,提高平民文化水平。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先贤们或为治水专家、教育家,或为诗文词家、音乐家,或为科学家、思想家,更有频出经世致用、治国安邦之策政治家。他们的艺德、思想既教化了当代人,也滋养了后来者,颇值得今天的公职人员学习与借鉴。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