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史话
字体大小:
宿迁历代贤官的主要特质(二)
发布时间: 2022-02-10   信息来源:宿迁廉风网   访问量:0   保护视力色:

二、为民——贤官的基本标准

施政为民,赈灾抚民,爱惜民力,惩恶恤民,都离不开字。德泽生民乃历代官员的为官之本。宿迁古代贤官的为民特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心系众生亲民情

沈括发明垫肩减轻挑泥抬担痛苦。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括就任沭阳主簿后,见沭水长时间失修,泛滥成灾,即着手疏通河道。他经常深入治水工地,一次看到民工挖河挑泥抬泥时,肩膀被扁担磨破流血,他心疼难忍。回衙后见妻子在灯下缝补衣裳,手指上戴的铜制顶针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的心中豁然开朗:手指上套个顶针就不怕针鼻扎手,肩膀上套个厚垫子护着,不是也能避免皮肤磨破么?他便与夫人共同想了个办法,缝制一个厚厚的布垫子,送到工地让民工套在双肩试试,果然挑泥时肩膀就不会被磨破了。民工们感激沈括,就把肩上的布垫叫沈垫肩。千百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和城市建筑工地上需要人扛肩挑的,沈垫肩一直在使用。

袁枚体察民情亲力亲为。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于乾隆八年至十年任沭阳知县。此时虽然是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正是遭受多年水旱灾害,全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毙者不计其数,还有各种疾病以及官吏的横征暴敛等。袁枚甫一上任,便深入民间调查,从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到官吏、黎民、生产等方方面面进行细致查访,并作了详细记载。他首先从兴修水利入手,当时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到夏季,沭阳便成洪水走廊。袁枚抓住乾隆八年(1743年)皇帝命设淮徐海道发江南帑银五十六万浚河的机遇,积极争取获得朝廷下拨帑银4800余两,用于六塘河沭阳地段治理,筑有名的六塘子堰。为了分流沂河、沭河洪水,他发动百姓修渠治水,还主持疏浚了虞姬沟,将其原来椭圆形的河道取直,加筑了两岸100多公里的河堆,以防止汛期发大水,同时,疏通新开河(新挑河),接蔷薇河入海,使沿线的虞溪、新河、庙头等名村名镇日益繁荣起来。

2、轻徭薄赋达民意

胡思忠薄赋减粮。胡思忠,明代桃源县(今江苏省泗阳县)人,嘉靖十八年(1539 年),调任四川泸州知州。按旧例,该州每年额征边粮六万九千三百余石,折银五万两,百姓不堪重负。胡思忠上下奔走,留心民务,泸赋至重,恳请减每石征银五钱三分,自思忠始,获准减征银五千七百余两,民感其德。任辰州府知府时,辰州荒歉,又值朝廷在麻阳县镇压少数民族起义,调拨民夫,征集粮款,民不堪命。时有人倡议发动永堡之役,得到抚臣同意。胡思忠非常气愤,称病乞休,大学士唐一石知其勤廉恳请他留任。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任满后,胡思忠遂卸职回泗阳老家,屏迹村居,力耕代食,口不言时政,足不至公门,忠守晚节。

李上达为民请命。古黄河在桃源县内又称漕河。由于年久失修,流沙淤积,水不归漕,影响南北漕运,百姓也深受其害。明成化年间,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东部和闽侯县东南部)人李上达,从天长县令调任到桃源县任县令。上任后,他积极组织百姓治理古黄河,在两岸修筑浅堤 12 处,发洪水时可以分流古黄河水,防止其四处漫溢,干旱少水时可以束水补充, 保障漕运通畅,并一举改造良田数万亩。此前,为了防治黄河水患,朝廷规定每年从桃源县征调民夫 2400人,征集草9万束、钱9万贯。李上达经实地调查核实,认为负担过重,通过反复斟酌核算,认定可以减半征收。他亲自行文上报河道总督,据理力争,终于获得批准。为使百姓平均负担,他还亲自主持核定全县户籍名册,查处豪强大户隐瞒人口现象,以均赋役。

3、除暴兴善利民生

潘洪勇犯藩王袒护民利。明弘治年间,宿迁县孝义乡(今宿城区埠子镇)人潘洪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知府。据《青州府志》记载,两次大旱、大水均在潘洪五年的任期内,而新封青州的藩王建宫室,太监借势扰民,占民田,拆民房。潘洪勇于犯上,袒护民利,亲自丈量土地,把多占民田归还原主。在成化年间出任福建邵武知府时,他还勇于上书朝庭揭发贪官。邵武卫帅扬铧凶横贪婪,买通御史陷害潘洪,明宪宗将双方全逮捕下狱,后经审理潘洪无罪释放。青州知府任后他接任大理寺少卿之职,相当于最高法院的最高行政官。2007年,宿迁考古工作人员在宿城区金港花园考古工地,挖掘到了潘洪的夫妻合葬墓。他去世下葬时,正处厚葬之风正兴的明代中期,而挖掘时只发现该墓室为砖式双孔结构,墓室内别无他物,只出土墓志两块。可谓生前两袖清风,死后薄葬如洗。

何东凤修建民生基础设施。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江西弋阳人何东凤自庐江调任宿迁知县。他修建长堤六十里力保喻文伟兴建的新城不再受水灾影响,为保证城池不受倭寇侵扰,把土城墙改为砖墙以巩固城防保障。他又修筑交通设施,最为重要的工程为管坊湖路桥建设,修建了五座路桥沟通南北。为改善民生,修建了官井、仁井、玉井、金井等饮水设施。同时还修建了三元宫、龙王庙、玉皇庙、关帝庙等百姓信仰场所,重建了社会秩序。他还带领民众开荒埠子湖,把新开荒地用于学务膏火之费,发展地方教育。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清人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曾有一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也正是宿迁古代贤官们关心民众疾苦的真实写照。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