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卫士风采
字体大小:
袁堂初:又到三月清明日
发布时间: 2024-03-20   信息来源:宿迁廉风网   访问量:0   保护视力色:

燕子归来,新社初启;梨花落尽,清明已至。清明,这春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蕴含着天清地明的深远意义。在古籍《燕京岁时记》所引《岁时百问》中,我们得以一窥清明的真谛: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既是对自然节气的生动描绘,又寄托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清澈期许。

清明是国人心中那份深厚的文化情感。它承载着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千年传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清明扫墓,便是这一传统的集中体现。明代的《帝京景物略》细腻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扫墓场景: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这与杜牧脍炙人口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清明时节的独特画卷。外,禁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习俗,更是丰富了清明的文化内涵。

清明深层的寓意在于对清廉为政的深切期盼历史长河中,清明逐渐从节气演变为一种富含哲理和道德追求的象征。提及“清明”,我们不再只是想到那个春日的时节,更是被激发出对清正廉洁、崇德向善的精神共鸣。在这个感伤失魂的节日里,清明已然成为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代名词,寄托着人们对清廉官员和清明政治的深切期盼。孔子所言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便是对这一追求的最好诠释。一个国家和民族若要繁荣昌盛,必须以清明的精神为基石,培育出清廉德的社会风

“清明”也是人们对高洁品质的不懈追求。它如清泉般明净,似明月般皎洁,代表着清廉、纯洁与正直的崇高境界。回溯历史,我们不禁想起那铁面无私的包拯,他一生清廉,明察秋毫,为民除害,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廉吏典范。又如那为民请命的海瑞,他冒死上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后世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楷模。在当代,亲民爱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任长霞等人,他们的事迹更是感人至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清明的政治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先贤廉吏们,正是凭借着清明的品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清明二字的真谛。

又到三月清明日,“人生看得几清明”。清如水、明如月、克己奉公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在祭祀先祖、缅怀先烈、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在清明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以清明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引领自己的人生之路、报国之途。(袁堂初)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