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史话
字体大小:
练干事之才 守为民初心 行不悔之举
发布时间: 2022-10-20   信息来源:廉线江苏   访问量:0   保护视力色:

日前,由江苏省纪委监委会同南京大学组织编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一书,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该书甄选200余名在江苏任职或江苏籍在外有代表性的贤吏,按照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从少年课读、青年历练、壮年功名、老年归隐等时期,缕述江苏这些贤吏的家世背景、从学情形、社会历练、嘉言懿行,探究贤吏的为学、为人、为官之道。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此,“廉线江苏”微信公众号开辟“品读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专栏,刊发各地党员干部群众围绕该书的主题、体例、内容、创新之处以及时代价值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投稿邮箱:ddshffcl@163.com

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  丛玉龙


掩卷深思《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前辈贤官循吏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无论富贵、贫贱、毁誉、欢戚,均不能改其志。报国情怀、浩然正气、献身精神、担当意识、崇实作风、无私风骨等宝贵品格,既是前辈贤吏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应是我辈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备要求。

要识大体、为全局,做好明白人。北宋名臣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把忠君爱国保民作为一生践行的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为官贤吏的榜样;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因禁烟和抗英横遭诬陷后被流放5年仍坚守其报过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被后世广为传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在此关键时期,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对党忠诚这一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和最重要的政治品格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各项政策决策部署严格落到实处,做一个合格的政治上的明白人。

要干实事、惠民生,永葆为民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清康熙初年嘉定知县陆陇其临民理政时,以民心为己心,体恤民力,倡导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针对赋税难征现状,用公平之心、尊重之意对待百姓,建立“挂比法”和“甘限法”,将及时足额交纳税粮的道理说清楚,将应交额度和期限张贴在县衙门前,最终全境百姓纷纷响应,争相交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也唯有人民,才是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力量之源。我们每一名党员应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永远不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毕生追求,永葆为民初心。

要做正人、守底线,严守廉洁关。《周礼》考评官吏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大准则,均将“廉”字放在首位。廉也已成为历代贤吏的基本要求。清初名臣于成龙以“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步入仕途,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首位,颁布《兴利除弊约》,开列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十五款积弊并“尽行痛革”,制订《新民官自省六戒》,将“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等作为行为准则,并“躬行俭仆”,“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江南士民将之亲切地称为“于青菜”,清操苦节享誉当时,被康熙帝誉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主动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提升,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坚决战胜“四种危险”,确保党员身份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在于落实。“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蠹。”坚决不做溜须拍马、讨好奉承者,坚决远离良莠不辩、蒙混不清状,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赤诚的为民初心,坚持自律的廉洁底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无悔的一生。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